2023年11月28日,傳奇投資哲學家查理・蒙格與世長辭,享年99歲。這位波克夏副董事長,以其獨到的思維和對價值投資的深刻洞見,在全球投資界享有盛名。巴菲特曾深情表示:「沒有查理的靈感、智慧和參與,波克夏不可能達到今天的地位。」蒙格的離世,不僅是波克夏的損失,更是全球投資者和所有追求智慧成長者的悲痛。
然而,蒙格的智慧並未隨風而去。他的思想精華已完整收錄於《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一書中。這本書是蒙格本人授權的唯一官方作品,全面展現了他跨越數十年的智慧結晶。書中收錄了11篇主要的公開演講,涵蓋了多元思維模型、逆向思考、魯拉帕路薩效應等經典概念。
多元思維,洞悉世界
蒙格強調多元思維的重要性。他認為,我們應該從各個不同的領域汲取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思維框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全面地看待世界,做出更明智的決策。正如他所言:「你必須擁有多種思維模型,這些模型必須來自各個不同領域,因為一個小小的院系不可能涵括人世間全部的智慧。」
能力圈,投資的護城河
蒙格還強調了「能力圈」的概念。他認為,投資者應該清楚地認識自己的能力範圍,只在熟悉的領域進行投資。盲目地追逐熱門賽道,往往會帶來巨大的風險。正如他所說:「要認清自己的優勢,只在能力圈裡競爭。」
逆向思考,看清問題本質
蒙格提倡逆向思考。通過反向思考,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問題的本質,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他曾幽默地說:「只要懂得妒忌、怨恨、反覆無常、意志消沉、不屑客觀、不從其他人的經驗學習,保證可以輕鬆擁有悲慘的一生。」
集中投資,耐心等待機會
在投資方面,蒙格主張集中投資,耐心等待優質的投資機會。他認為,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我們應該像棒球選手一樣,耐心等待好球的出現,然後全力揮擊。
終身學習,持續成長
蒙格非常重視學習。他認為,學習是成長的唯一途徑。他曾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
超越投資,觸動人生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不僅是一本投資書籍,更是一本關於人生智慧的指南。書中所蘊含的思想,對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都具有重要的啟示。蒙格的智慧,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細細品味,深入思考。
本書特色:
- 回顧窮查理百年傳世智慧:全面展示蒙格的思想體系和投資哲學。
- 投資哲學家的思維模型:揭示蒙格如何運用多元思維模型,洞察問題本質。
- 超越投資,觸動人生:探討人生智慧、價值觀、心理學等多個方面。
- 受用一生的普通常識:為讀者提供實用的人生指南。
無論你是投資新手,還是經驗豐富的投資者,無論你是學生,還是職場人士,《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都能給你帶來啟發和幫助。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投資經典,更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人生指南。
台灣初版序
李彔
我於九○年代初曾經兩次到過台灣,對這裡的山水風情,尤其是淳樸的民風,存有很深的印象。中國文化在上個世紀的大陸遭到了極大破壞,但在台灣我卻真切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查理對於真正傳統的中國文化一直十分尊崇。甚至於有時我會想:如果孔子在世,生活在今天的商業社會,他是否會與查理十分相像呢?
《Poor Charlie’s Almanack》終於要在台灣問世了。我內心異常高興。多年來,我一直想把我認識瞭解的查理介紹給中文世界的讀者。現繼大陸版《窮查理寶典》問世之後,台灣版也相繼出版,我相信會有很多台灣的讀者喜歡這本書。
在本書大陸版付諸出版的一年之內,又發生了很多事情,使我更加深了對查理的敬意。二○一○年年初,與查理相濡以沫五十年的太太南西不幸病逝。幾個月之後,一次意外事故又導致查理唯一僅存的右眼喪失了九○%的視力,致使他幾乎一度雙目失明。對於一位八十六歲視讀書思考勝於生命的老人而言,兩件事情的連番打擊可想而知。然而我所看到的查理卻依然是那樣理性、客觀、積極與睿智。他既不怨天尤人,也不消極放棄,在平靜中積極地尋求應對方法。他嘗試過幾種閱讀機器,甚至一度考慮過學習盲文。後來奇蹟般的,他的右眼又恢復了七○%的視力。我們大家都為之雀躍!然而我同時也堅信:即使查理喪失了全部的視力,他依然會找到方法讓自己的生活既有效率又充滿意義。
無論順境、逆境,都保持客觀積極的心態——這就是查理。台灣版的書名定為《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正是最恰當的詮釋!在本書的出版過程中,我要特別感謝《商業周刊》出版部的余幸娟女士與羅惠萍女士,她們的敬業精神和高超的專業水準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好友王致棠小姐最先建議本書在台灣出版,並承擔了聯繫出版社與本書編輯付梓的討論與協調工作,在推動本書在台灣的順利出版上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最後,謹向關心本書華文版問世的朋友及價值投資界的同道們致以最誠摯的謝意。
多元思維模型
你必須知道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並經常使用──要全部都用上,不是只用幾種。大多數人都只使用受過專業訓練的某個學科,比如說經濟學的思維模型,試圖用一種方法來解決所有問題。你知道諺語是怎麼說的:「在手裡拿著鐵錘的人眼中,世界就像一根釘子。」這是處理問題的笨方法。
蒙格的投資方法,和多數投資人所用較為簡陋的系統完全不同。蒙格不會對一家公司的財務資訊進行膚淺的單獨評估,而是對他想投資的公司內部經營狀況,及其所處的整體「生態系統」(ecosystem)做全面的分析。他稱這種評估工具為「多元思維模型」。在後面幾篇演講稿(尤其是第二、三、四講)中,他詳細討論了這些模型,這是一個蒐集和處理資訊、並依照資訊行動的框架。這些模型借用並完美糅合許多來自各個傳統領域的分析工具、方法和公式,這些領域包括歷史、心理、生理、數學、工程、生物、物理、化學、統計、經濟學等。蒙格採用「生態系統」投資分析法有個無懈可擊的理由:幾乎每個系統都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所以若要理解這樣的系統,就必須熟練運用來自不同學科的多元模型。正如約翰.繆爾1談到自然界萬物相關的現象時所說的:「如果我們試圖理解一樣看似獨立存在的東西,我們將會發現它和宇宙間的其他一切都有聯繫。」
蒙格試圖找出與每個投資項目相關的宇宙,他的方法是:牢牢掌握可能投資標的內部及外部環境相關的全部(至少大部分)因素。只要正確蒐集和組織,他的多元思維模型(據他估計,大概有一百種)便能提供一個背景或框架(latticework),使他具有看清生活本質和目標的非凡洞察力。本文將指出,他的模型所提供的分析架構,能把複雜的投資問題,簡化成清楚的基本要素。這些模型中最重要的包括工程學的備援系統、數學的複利模型、物理學和化學的臨界點/傾斜矩/自動催化模型、生物學的現代達爾文綜合模型,以及心理學的認知誤判模型。
這種全面的分析法,讓人更能理解和投資標的相關的各種因素,是如何相互影響、相互關聯的。有時候,這當中會產生「漣漪效應」或「溢出效應」。當這些因素串聯起來,也可能創造出或好或壞的巨大「魯拉帕路薩(lollapalooza)效應」。運用這個框架,蒙格得到與大多數投資人不同的分析方法。這個方法正視「投資問題非常複雜」的事實,他孜孜矻矻地對投資進行科學式探討,做充分的準備和全面的研究,而不是傳統的「調查」。
蒙格在投資時採用的「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方法,在商業世界絕對是獨一無二的,因為這種方法是他原創的。蒙格找不到現成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他費勁地自學且自創這個系統。說他「自學」並非誇大其辭,他曾經說:「直到今天,我從來沒在任何地方上過任何化學、經濟學、心理學或者商學課程。」然而這些學科,特別是心理學,卻成了他思想系統立足的基礎。
正是這種透過驚人的才智、耐心和數十年經驗支撐起來的獨門方法,使蒙格成為備受巴菲特倚重的商業模式識別大師。他就像棋藝大師,透過邏輯、本能和直覺決定最具前景的投資棋局,同時又給人一種幻覺,似乎他的洞察力是與生俱來的,但其實不是:這種「簡單」來自於一段漫長求知之旅的終點,而非起點。他獨到的眼光得來不易,是他畢生鑽研人類行為模式、商業系統和許多其他領域的產物。
蒙格認為準備、耐心、紀律和客觀是最基本的指導原則。儘管許多人都認為「做人要懂得隨機應變」,但不管周圍的人怎麼想,不管自己的情緒有什麼波動,蒙格永不背離這些原則。若能堅守這些原則,便能體現蒙格最著名的特質之一:不要頻繁買賣。和巴菲特一樣,蒙格認為,只要幾次決定便能造就成功的投資生涯。所以當蒙格喜歡一家企業,他會下非常大的賭注,而且通常會長時間持有該公司股票,蒙格稱之為「坐等投資法」(sit on your ass investing),並指出這種方法的好處:「你付給交易員的費用更少,聽到的廢話也更少,如果這種方法生效,稅務系統每年會給你百分之一、二或三的額外回報。」在他看來,只要購買三家公司的股票就夠了。所以,蒙格願意將高比例的資金壓寶在少數機會。華爾街有哪家機構、哪個理財顧問或者哪個基金經理人敢做出這樣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