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凱碩,這位曾是李光耀最倚重的外交官,如今在《見證亞洲世紀》這本書中,為我們講述了他非凡的人生故事。
從一個貧困的童年起步,馬凱碩憑藉著不懈的努力,一步步走上了國際外交的舞台。他曾擔任新加坡駐聯合國大使,親歷了新加坡從一個小島國轉變為亞洲經濟強國的歷程。
這本書不僅是一部馬凱碩的個人傳記,更是一部見證亞洲崛起的歷史。馬凱碩在書中分享了他豐富的外交經驗,深入剖析了亞洲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無論是新加坡的發展歷程,還是整個亞洲的崛起,馬凱碩都給出了獨到的見解。
如果你對國際政治、亞洲發展史,或者想了解一個成功外交官的成長歷程,那麼馬凱碩的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讀。
爆炸性的地緣政治教訓
我在一九七一年八月二十二日加入外交部,才三、四週的時間,我就感染了水痘。這種病沒有快速治癒的方法,也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服用。我所能就是在家休息三週,想到自己躺在床上也能每天賺三十新元(當時的十美元),我就驚嘆不已。
三十新元對當時的我和我的家人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錢。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感受到經濟上的安全感。我們每個月都有足夠的錢支付所有帳單。我每月賺九百新元,其中八百新元交給我母親,只留下一百新元做為個人開支。
外交部辦公室位於政府大廈二樓。(如今這個空間已成為國家美術館的二樓。)我們可以經由聖安德烈路(St Andrew’s Road)上面對政府大廈大草坪(The Padang)的宏偉臺階進入那裡。那時候完全沒有安全欄柵。任何陌生人都可以走進去而不會被阻攔。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當時享有真正的行動自由。
一九七一年的政府大廈大部分房間沒有空調。吊扇讓我們保持涼爽,但在我們用來做為辦公室的挑高兩層樓大廳裡,吊扇的效果並不好。我記得坐在辦公桌前會不時流汗。由於新加坡的天氣炎熱又潮溼,這並不奇怪。這個經驗讓我想到李光耀說空調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發明」的智慧。當被問及他夢想中的發明是什麼時,他說:「空調內衣。」
像我這樣的新雇員被分派擔任數個國家的「司務員」(desk officer)。我們的辦公桌上堆滿被分派國家的報紙。我們很容易被誤認為是一家報攤。事實上,當財政部的審計員來到外交部時,他們報告說外交部的司務員整天都在看報紙,沒有做足夠的工作來證明領取月薪的合理性。我得承認,我很喜歡把看報紙當作工作的一部分。
許多我的司務員同事成為我終身的朋友,我至今仍然與他們保持連繫。在我一九八五年的婚禮上,傑佛瑞(Geoffrey Yu)是我的伴郎。陳淑珊(Tan Siok Sun)在我大兒子一九八六年出生時,成為他的乾媽。一九七一年的新加坡仍有許多街邊攤販,今日它們大多已消失。身為年輕的司務員,我們常在這些小攤吃飯。我們在一起吃炒粿條(char kway teow)[1]的日子裡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從政府大廈的後門,我們可以很快地走到福南街(Hock Lam Street)。這條又短又窄的街道擺滿許多街邊攤。我們會坐在離水溝很近的凳子上,狼吞虎嚥地享用美味的炒粿條,每盤的價格只略高於三十美分。我就是從這時候開始了對這道典型新加坡美食的終生熱愛。
當時外交部只是一個很小的部門。基本上,裡面有三位很資深的官員:部長拉惹勒南、常任祕書史丹利.史都華(Stanley Stewart),以及副祕書林金國(Lim Kim Kuay,音譯)。我們所有人,包括像我這樣新來的初階官員,都可以在一間較小的空調會議室裡,與部長一起圍坐在一張長方桌旁。拉惹勒南部長坐在會議桌的首位。
epub下载: